iT邦幫忙

2025 iThome 鐵人賽

DAY 17
1

你有沒有過這種時刻:你花了好幾週打造了一個功能,程式碼乾淨得像藝術品,單元測試 100% 覆蓋率,部署順利,結果上線後卻沒人用?

產品經理說這是「策略性需求」,但你心裡明白,這東西沒解決任何真實問題。更糟的是,當你試著在會議上提出技術建議,卻被一句「這不在我們當前優先級」打發。

你心想:如果我能影響產品方向,會不會完全不一樣?

前幾天我們聊了工程師應該具備商業思維,並且學習以商業思維思考技術,了解 PM 規劃功能的真實動機,並且主動與跨部門的團隊交流。今天我們再從工程的角度出發,看看可以怎麼從工程影響商業。

技術影響者

技術影響者很厲害,他們能把技術決策和業務目標掛鉤,比如優化網站載入速度來提升轉換率。

  • 他們看到行業的風向,知道什麼技術對公司的未來有幫助
  • 他們畫出技術路線圖,影響產品的優先級

舉個例子:產品經理要求你實作一個花俏的動態彈窗。作為技術影響者,你會問:「這彈窗對用戶有什麼價值?對 SEO 有沒有影響?如果直接用 SSR 顯示在畫面上,能不能既滿足需求又提升搜尋流量?」

1. 別只埋頭寫程式碼,抬起頭看風向

成為技術影響者的第一步,是從「解決當前問題」進階到「預測未來挑戰」。這意味著你要開始關注更大的圖景:

  • 偷瞄行業趨勢:每週花 15 分鐘看看 Hacker News 熱門文章,或翻翻大型 conference 的最新技術亮點。
  • 搞懂公司想幹嘛:找機會聽聽高層的季度分享,假如公司計劃進軍新市場,你可以提出更好協作的系統架構,因應未來可能會混亂的情境。
  • 拋出大膽想法:下次產品會議,別只顧著點頭,試著提出自己的看法,嘗試要求資源讓自己嘗試

2. 畫一張屬於你的技術路線圖

技術影響者不只是跟著 PRD 跑,他們會主動畫出技術路線圖,告訴大家「這是我們該去的方向」。怎麼做?

  • 跟大佬聊聊:找個機會跟 CTO 或產品負責人喝杯咖啡,問:「我們未來兩年的技術痛點是什麼?」比如,如果產品負責人說「想要追求網站的流量」,可以提出 SSR 之類的解決方案。
  • 想遠一點:每次實現功能時,問問自己:「這東西未來會不會卡住我們?」,比如現在的架構不利於多團隊擴展,是否需要進行專案切割,或是採用 monorepo 的架構。
  • 對團隊有幫助的事情:開發總有些事情困擾著你,你可以嘗試把困擾以及解決方案列出來,直接跟團隊的所有人討論你的計劃。

3. 像個領袖,而不是碼農

技術影響者得有點領袖氣質。這不是要你變成開會機器,而是要你在關鍵時刻站出來:

  • 主動扛責任:下個跨部門項目,毛遂自薦負責技術部分。比如,帶頭評估新功能的技術可行性,和 PM 一起定優先級。
  • 分享你的藍圖:在團隊會議上,講講你的技術路線圖怎麼幫公司。比如,「這新架構能讓我們在未來獲得更多的流量」
  • 別怕被挑戰:如果 PM 說你的提案太貴,別吵架,聽聽他們的顧慮,然後調整方案。比如,「好,我們先做個 POC,降低風險。」

結語

作為技術影響者,你不再只是把 PRD 變成程式碼,而是開始嘗試決定公司未來的技術方向。這需要你抬起頭看行業風向、畫出屬於你的路線圖,還要像領袖一樣帶隊往前衝。


上一篇
第 16 天: 深入了解「為什麼」,而不只是產品經理的 PRD
下一篇
第 18 天:向上管理,從執行者到戰略合作夥伴
系列文
資深工程師的軟實力修煉:從程式碼到影響力的 30 堂課20
圖片
  熱門推薦
圖片
{{ item.channelVendor }} | {{ item.webinarstarted }} |
{{ formatDate(item.duration) }}
直播中

尚未有邦友留言

立即登入留言